即便你不曾刻意關注,也一定知道許多圣誕裝飾及文化元素——圣誕老人和馴鹿,圣誕襪子和禮物,圣誕樹和玻璃球,以及大家耳熟能詳?shù)氖フQ歌等等。
但在諸多圣誕裝飾中,有一種在中國不太常見。許多西方家庭會在圣誕節(jié)時用冬青、松枝、槲[hú]寄生等常青植物編成環(huán),再用松果、桂皮、甚至應季水果裝飾,做成掛在家門口的圣誕花環(huán),這里面就包括了今天的兩位主角——冬青和槲寄生。
這個花環(huán)的裝飾較少,但是也很有圣誕的感覺啦丨pixabay
圣誕符號——歐洲冬青
幾乎每一張圣誕賀卡上,都能看到這樣一種植物:邊緣刺狀的深綠色葉子,簇擁著一串紅色球形的果實——這就是歐洲冬青Ilex aquifolium。如今,相比于“圣誕紅”這類實體的裝飾植物,歐洲冬青更像是一種圖形化的文化符號,在賀卡等印刷品上的出現(xiàn)頻率比圣誕樹還要高。
送過或收過圣誕賀卡的朋友們,對圖中植物眼熟么?(“這不是葫蘆娃的頭飾咩?” “不是啦……”)丨pixabay
歐洲冬青所屬的冬青科冬青屬包括約400個物種,分布于全世界的溫帶到熱帶地區(qū)。冬青屬的多樣性很高,植株形態(tài)包括灌木、喬木和攀援藤本。歐洲冬青是該屬在歐洲的代表物種,在林奈之前,歐洲人一直都沒搞清楚冬青到底是什么植物,這個屬的名字Ilex一直和殼斗科的一種櫟樹——冬青櫟Querqus ilex的種加詞混用,它們都是葉緣有刺的常綠植物。
冬青櫟(上)葉緣的刺和歐洲冬青(下)比起來也太弱了吧,不能稍微有點兒刺就叫“冬青”?。∝璅ritz Geller-Grimm & Karelj / wikimedia commons
歐洲冬青的紅色果實非常引人注目,但這種果實能讓人上吐下瀉,小孩子多吃幾粒就有生命危險。也許正是這個原因,人們才漸漸開始用抽象的冬青形象,而不是真正的冬青枝條來裝點圣誕吧。
果實有毒丨pixabay
值得一提的是,中國是冬青屬的多樣性中心之一,有200多個物種,其中有四分之三是特有種。華人植物分類學界的泰斗胡秀英博士,就是研究冬青屬的權(quán)威專家。
中國沒有歐洲冬青,不過有一種形態(tài)與之類似的物種——枸骨I. cornuta。枸骨葉片邊緣的刺比歐洲冬青的更尖、更長,非常扎手,有“鳥不宿”的別名。枸骨的紅果****經(jīng)冬不凋,是重要的園林和盆景樹種。
枸骨的果子和歐洲冬青差別不大,但是葉子顯然要更加霸氣側(cè)漏一些,會不會有一些朋友誤以為圣誕卡片上的植物是枸骨?丨Zhangzhugang / Wikimedia Commons
中國著名的冬青種類還有大葉冬青I. latifolia,葉片干燥后就是苦丁茶。
冬青屬植物的葉片多種多樣,葉緣并非都有刺——例如圖中的大葉冬青丨Qwert1234 / Wikimedia Commons
容易讓人胡來的槲寄生
今天要介紹的另外一種圣誕植物,大家或許都聽說過——槲寄生(Mistletoe)。在英文電影或歌曲中,戀人們在槲寄生下親吻的場景并不少見,而且一定會渲染出一種浪漫氣氛來。
此處,有人想起哈利·波特和秋·張么?丨《哈利·波特與火焰杯》
不過實際情況可能并沒有這么浪漫,按照西方的說法,槲寄生簡直是一種讓人“胡來”的植物——男人們可以親吻任何站在槲寄生枝葉下面的姑娘,而妹子們要是拒絕的話就會厄運纏身。所以對妹子來說,認識槲寄生或許能及時繞開保平安。
請妹子們認清這種植物啊……丨pixabay
在英文語境里,mistletoe這個詞幾乎是檀香目中所有半寄生植物的統(tǒng)稱,涵蓋了好幾個科,比如槲寄生屬(Viscum)過去所在的桑寄生科(Loranthaceae)和現(xiàn)在所屬的檀香科(Santalaceae)。狹義的槲寄生指的是這個屬里的幾個常見種,比如只分布在歐洲的V. album和在中國廣布的V. coloratum。
“槲寄生專門寄生在槲樹上嗎?”
“遠遠不止,榆、楊、柳、樺、櫟、梨、李、蘋果、楓、楊、椴這些北溫帶常見的喬木都是它的寄主。”
“明白了,所以它的名字應該是‘胡寄生’才對吧。”
“……”
槲寄生的莖干為二歧或三歧分枝,長橢圓形革質(zhì)葉片為對生或三枚輪生,與寄主的莖葉形態(tài)迥然不同,非常容易識別。尤其是秋天寄主落葉以后,槲寄生那常綠的團狀植株就暴露出來。
落葉之后,樹上的槲寄生簡直就是“禿子頭上的虱子”丨Andrew Dunn / Wikimedia Commons
所謂半寄生植物,是說槲寄生自己也能進行光合作用,理論上只需要寄主提供水和營養(yǎng)元素。不過,槲寄生自己的光合效率也就是聊勝于無的水平,依然會給寄主帶來相當重的負擔。我經(jīng)常見到寄主被多棵槲寄生拖累得奄奄一息,有時甚至整株樹被過大的槲寄生壓垮。盡管這樣下去槲寄生自己也活不了,但它的生存目的其實早已達成。
多株槲寄生非常不客氣地寄生在同一棵樹上丨H. Zell / Wikemedia Commons
槲寄生依賴鳥類傳播種子,在歐洲尤其依賴槲鶇(Turdus viscivorus)。槲寄生的漿果里含有黏性很強的汁液,被鳥取食后會很快就會排出,這時可以看到種子拉著絲掛在鳥屁股上;接下來當鳥停歇時,槲寄生的種子就能粘在樹干上;種子旋即萌發(fā),根扎進寄主得樹皮,而后與寄主的維管束融為一體,直至死亡把它們分開(聽起來似乎哪里不對……)。
順便說一下,槲寄生的屬名Viscum就是粘鳥膠的意思,古代歐洲人就利用這種黏糊糊的果實來捕鳥了。倒霉的鳥。
槲寄生的種子傳播大使——槲鶇,它們能帶著黏糊糊的種子飛一路丨animalphotos.me
槲寄生的果實也很漂亮,而且據(jù)說會根據(jù)寄主不同而有不同的顏色,中國分布的V. coloratum寄生于榆樹的呈橙紅色,若寄生于楊樹和楓楊的呈淡黃色,寄生于梨樹和山荊子的果呈紅色或黃色。歐洲的種V. album果實是白色。
顏值在線丨mariazellerland-blog.at
橙紅色版本的V. coloratum也很漂亮丨farmazia.ru
不過,和歐洲冬青一樣,這種漂亮的果實對人也是有毒的,吃了會導致嚴重的腹痛。槲寄生在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形象并不好,可能就是這個原因。北歐神話里,謊言之神Loki(對就是抖森演的那個)設計讓盲神Hodur殺死了自己的兄弟Baldur,武器就是用槲寄生枝條做的箭,槲寄生是唯一能傷害后者的東西。
“沒錯,就是我。”丨《雷神3:諸神黃昏》
18世紀冰島手抄本中的“巴德爾之死”插圖丨Jakob Siguresson
槲寄生也有一些較好的寓意,比如生命力和繁殖力,不過這是在中世紀才演變出來的;圣誕節(jié)庇護男人們的功能直到維多利亞時期才出現(xiàn)。所以,在槲寄生下強吻妹子被報警的話,并不能用“自古以來”為自己辯解。
圣誕文化的演變
其實,圣誕節(jié)的許多文化元素都和“耶穌的誕生”沒什么關系,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(xiàn)象。
例如,歐洲冬青從16世紀才開始被應用到圣誕傳統(tǒng)中。除了用于裝點圣誕卡和圣誕禮物之外,歐洲冬青還經(jīng)常和常春藤并稱——前者表示初生的耶穌,后者表示圣母瑪利亞。但是且慢,歐洲冬青是雌雄異株的,能結(jié)果的是雌株,這和耶穌的性別對不上;也沒有證據(jù)表明常春藤能進行無融合生殖,所以和圣母瑪利亞處女生子也對不上……
再例如,槲寄生、歐洲冬青和用作圣誕樹的冷杉、云杉,在中東地區(qū)都沒有分布;甚至連圣誕節(jié)這個日子都不對——耶穌是夏天出生的。可見基督教在世俗化的過程中出現(xiàn)了許多改變,再過幾年,沒準“平安夜吃平安果”也要成為圣誕標配了。
“平安夜吃平安果”是中國人借用外國的圣誕節(jié),用蘋果(取“蘋”的諧音,意為“平安的果實”)傳遞祝福的方式丨pixabay
作者:顧有容
本文來自果殼自然(ID:GuokrNature)
如需轉(zhuǎn)載請聯(lián)系sns@guokr.com